返回 在线阅读 暂停/继续 加入书签
历史名相:身残志高的孙膑

孙膑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和兵法家。他聪慧好学,深得先祖孙武兵法真传,又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故遭到做了魏国将军的庞涓的嫉妒,被骗至魏国残遭陷害,“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吴列传》)。后逃回齐国,经田忌推荐,受到齐威王的重用,被任为军师。他帮助齐国打胜了著名的桂陵和马陵之战,“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本来可以一展才华,但是,偏偏遇上了一个有心机的对手将其致残,甚至要其性命。在危急的情况下,他忍辱偷生,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孙膑像

  学业有成,被计致残

  孙膑,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孙膑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司马迁说:“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作为将门之后,又生当战乱纷争的环境,孙膑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戎马事业的决心。

  孙膑天资聪慧。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因兵乱走失。孙膑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于是学艺于鬼谷先生。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加上天资聪明,很快便获得了较丰富的军事学知识。孙膑未出茅庐便显示出超人的军事才华。而他的同窗好友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妒他的才能。

  庞涓受魏惠王的聘请,比孙膑先下山,他出任魏国的大将和军师,虽然春风得意,但一想到才能在己之上的孙膑,就深感不安。后来,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便跟庞涓说起孙膑,想让孙膑来效力于魏国。于是,庞涓便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为了不让孙膑在己之上,他便企图加害于他。孙膑到了魏国,做了一个无名无权的客卿。这时,庞涓便加紧进行陷害孙膑的阴谋活动。他先派人伪装受孙膑表兄的委托,劝孙膑返齐。待骗得孙膑的亲笔复信后,加以涂改,随即向魏王诬告孙膑私通齐国。魏王信以为真,大怒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窃取孙膑的兵法著作,又当着孙膑的面假意向魏王求情。结果“断其两足而黥之”,孙膑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庞涓倒是对孙膑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孙膑觉得过意不去,就想报答他,有一天,孙膑主动提出要替庞涓做点什么,庞涓说:“你家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写下来,我们共同琢磨,也好流传后世。”孙膑想了想,就答应把《孙子兵法》13篇背诵下来写在竹简上。

  孙膑于是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由于身体亏损,慢慢休整,进度比较慢。在一旁侍奉他的童仆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实情告诉了孙膑,此时孙膑才恍然大悟。

  他开始思索着救己之法。一天,孙膑突然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等别人把他弄醒时,他已经什么人也不认识了。只见孙膑捶胸揪发,两眼呆滞,一会儿把东西推倒,一会儿又把刻好的兵法扔进火里,还抓地下的脏东西往嘴里塞。从人连忙跑去报告庞涓说:“孙先生疯了﹗”庞涓急忙来看,只见孙膑一会伏地大笑,一会又仰面大哭同,庞涓叫他,他就对庞涓一个劲地磕头,连喊:“鬼谷老师救命﹗鬼谷老师救命﹗”庞涓试探着说:“孙兄,是我呀!我是庞涓呀!你连我了不也认识了吗?”看孙膑没有反应,庞涓便走了。

  庞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将他拖入猪圈中,孙膑仍然哭笑无常,累了就趴在猪圈中呼呼大睡。庞涓仍半信半疑,又让人献上酒食,欺骗他说:“吃吧,相国不知道。”孙膑知道这是庞涓用的计,一把打翻食物,狰狞起面孔,厉声大骂:“你又要毒死我吗?”

  庞涓又让人捡起猪粪、泥块给他。孙膑接过来就往嘴里塞,毫无感觉的模样。庞涓心想:孙膑受刑之后气恼不过,可能是真的疯了。从此,他只是派人监视孙膑,不再过问。

  孙膑疯子般白天在街上躺着,晚上又爬回猪圈,有时街上的人可怜他给他点吃的,他就哈哈傻笑,随即又嘟嘟哝哝,谁也听不清楚他说些什么。时间一久,魏都大梁内外都知道有个孙疯子,没有人再怀疑他了。庞涓每天都听人汇报,觉得孙膑再也无法和自己竞争了,就消了杀他的念头。孙膑靠装疯卖傻瞒过了庞涓才活下来,他并没有放弃,还寻找逃出虎口的机会。

  有一天,齐国大夫淳于髡出使魏国,孙膑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就设法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会见了齐国的使臣,向他诉说了自己在魏国的悲惨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淳于髡大为感动,知道孙膑是个有才能的人,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车中,将他偷偷地带回了齐国。从此改变了孙膑的厄运。

  从这儿我们就可以看出了孙膑的智慧,他靠“装傻”躲过了庞涓的杀害。在这里,“装傻”成了一种非常时期的求生手法。面对不置可否,手足无措的时候,把自己扮演成一个纯真的傻瓜,好像什么都与我无关,好像什么都无法理解,整天畏缩在人情世故之外。对面的人只好放弃同一个傻子计较,不然,计较的人不是也成了傻子。在政治风云中,有时当危险要落到自己头上时,通过装傻弄呆,还可以达到逃避危难、保全自身的目的。当庞涓将其迫害致残后,孙膑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伪装发疯,整日与猪同食、同住,胡言乱语以麻痹庞涓。当庞涓警惕性下降,放松了对他的看管时,孙膑利用机会,联络前来的齐国使者,最终得以保全性命。正是他这种“隐忍”的性格,这种“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思想,为他日后的“名扬于诸侯”奠定了基础。

  我们不得不说,有时“傻子”要比“聪明人”更具有优势,要知道如何收藏起自己“锋芒毕露”的一面。在人际交往中给对方多一些“面子”、一些尊重、和一些表现的机会。能让对方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这要比胡乱的自吹自擂和自我肯定显得更有收获!有人可能会把“装傻”视作一种“虚伪”、一幅面具。不可否认有人将装傻作为一种可恶的工具在使用,可我仍然却觉得在大部分情况下它更可以被看作一种善意而真诚的“隐藏”,客观上的实力差距是永远存在的。而这种差距往往会伤害到其他人,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所以,装傻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对他人的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手段!

  初显智慧,奇计连出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意思是说,不外乎做人做事要灵活跳脱,不能死板;看待事物是否完美,也要从内到外考察,不仅要内涵好,外表看起来也要高雅精致,这就是追求完美。但从现实社会意义上说,不如理解为人的语言、人的身份、人的能耐、人的处事、人的为人,不拘泥于某个地方,要灵活变通,才能取得不可能取得的成功。

  孙膑到齐国时,齐威王即位不久。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田忌照着做了,结果一负两胜。以往比赛,田忌都会输给齐威王,但是,这次他突然赢了,齐威王对此感到很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谈论兵法和治国之道,齐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这就显示了孙膑的才智。

  如果孙膑不懂得变通,那么他也就不会投奔他人了,很可能早已含恨而死了。因此,我们要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是死板不变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就说这次赛马,田忌之所以在次比赛中取得胜利,就是因孙膑灵活地改变了比赛方法,才使得田忌转败为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了一个结论:只有学会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灵活多变,统揽全局,才会变劣势为优势,最终获得成功。

  在战斗中,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攻打。面对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进行侧面打击。孙子兵法也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弱者塞其虚。意思是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像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孙子的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打卫国,迫使卫国入朝。卫原是魏的属国,于是魏国就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城下。赵国危如累卵,于是派使臣求救于齐。齐威王想以孙膑为将,率军救赵。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废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以此理由拒绝了齐威王的请求。

  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于是齐威王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军伐魏。

  战争一开始,田忌就想直扑邯郸,攻打魏军。孙膑认为不可,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的,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档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田忌问:“您的意思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领齐军,浩浩荡荡,直奔大梁。齐军同进攻襄陵的卫、宋联军互相呼应,形成了两面夹攻大梁的形势。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魏军长途跋涉,弄得人困马乏,个个疲劳不堪。当他们经过桂陵(今山东菏泽县东北)时,遭到齐军的伏击,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围魏救赵”战术运用在经营管理上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利益的得失。只有抓住对方利益所在,使其看到有遭受损失的可能,对方才会改变主张,做出有利于我方的选择或让步,使我方达到目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想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只往前走,在与别人竞争中,动动脑子,想想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自己取得胜利,否则的话,你一味地往前走也不会取得成功。

  孙膑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围魏救赵,与庞涓斗智,在桂陵之战中,采用“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截击,大败魏军。

  马陵之战,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掳魏太子申。在此战争中,他不但取得了胜利,而且还为自己报了仇。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发动了侵略韩国的战争。韩国在魏国西南,国土包括今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一带,是七国中比较弱的一个。韩国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于是派使臣到齐国求救。围绕着要不要出兵救韩的问题,在齐国的最高统治层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相国邹忌主张拒绝韩国的要求,不出兵相救。大将田忌不同意邹忌的意见,主张赶快出兵救韩,他认为:“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孙膑虽然也主张攻魏救韩,但不赞成立刻出兵,他认为:“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王接受了孙膑的建议,在时机成熟后便任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前去救援。

  齐国这次出兵,田忌依然根据孙膑的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攻魏都大梁。在魏国的边境上,齐军只受到一些轻微的抵抗,就顺利地攻入了魏境。庞涓得到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立刻命令魏军撤退,回救魏都。同时魏惠王也派太子申率领留在国内的军队,前去迎敌,打算与庞涓形成合围夹攻齐军之势。在这种形势下,孙膑便向田忌献计道:“他们魏国的军队一向凶悍勇猛瞧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鬼,善于作战的将领就应该因势利寻,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兵书上常说,用百里速度急行军去追赶敌人,就会使部队前后无法接应,我军已深入魏国境内,可以用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

  庞涓率领的大军从攻打韩国的路上赶回魏国,一直跟在齐军的身后,第一天见齐军的军队有十万的炉灶;第二天炉灶减为五万人的;第三天只剩下三万人的。庞涓得知此事后很高兴,他认为齐军胆小怕事,就丢下步兵,亲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兵,直追着不放。齐地有一座马陵山(今山东范县境内),山中有一条八里长的马陵古道,古道两旁悬崖绝壁,密林遮天。孙膑就在这里巧布伏兵,等待庞涓自投罗网。庞涓率兵进了包围圈,前边的人过来传报:道路为木石堵塞,寸步难行。庞涓很自以为是,他认为是齐兵害怕追赶而设下的障碍,下令部队搬开木石继续前进。继而又报:前面有一棵大树,皮被剥去,上面有字。那是十月酌下旬,晚上没有月亮,天色非常昏暗,看不清树上的字迹。庞涓命士兵点火。火把点着了,在漆黑的夜晚,火光显得特别明亮,只见树上写着几个赫然入目的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失声叫道;“我中了孙膑的诡计了!”就在这个时候,两边山上火把通明,齐国的伏兵万箭齐发,喊声震天。魏军因为事先没有设防,与到这种情况方寸大乱,士兵纷纷死于乱箭之下,庞涓见难脱身,就拔剑自刎,叹息说:“没想到竟成就了这小子的功名!”,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魏军经此惨败,从此一蹶不振。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他的《兵法》也就为后世所广泛流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孙膑利用自己的弱点给敌人制造假象,就能够牢牢套住敌人,赢得战争的胜利。孙膑减灶成为现在职场中人们经常的妙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有定论,兵无常形。”在纷繁复杂的职场上,若能灵活、恰当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膑除了是一位身残、志坚、智高,善于因势利导,避实击虚,运筹于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还是一位武能忧敌、文能著述的高参型军事家。我们不仅要学习孙膑变通的智慧,更要学会在“战场”上运用他的智慧与计谋。中国有句俗话说:人为为己,天诛地灭。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但是,朋友也分很多种,你要明白该与谁为伍。面对另一种朋友,你应该多加小心,以防被其陷害,不妨用一下孙膑的计谋,好汉不吃眼前亏,日后另找机会“回报”。凡事都不可因为一时之恨而乱了阵脚,否则你将永无翻身之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