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名称:
人预订了本门课程
温馨提示::预订后款项将从您的余额中自动划出
人预订了本门课程
温馨提示::预订后款项将从您的余额中自动划出
玫瑰花
S$2小树
S$2发财猪
S$3冰凉夏日
S$1爱心
S$2戒指
S$3蛋糕
S$2咖啡
S$1系统已为您打开充值页面,请前往充值,若未自动打开,可点击“去充值”按钮进行进入充值页面
您有辅导班正在开讲中,请您及时前往学习
阅读期为:12个月
收费:500元
更新日期 | 兑现货币 | 货币汇率 | 兑现新币 |
---|---|---|---|
2024/04/11 | 100 SGD | 1.0001 | 101 SGD |
2024/04/11 | 100 MYR | 0.3900 | 39 SGD |
2024/04/11 | 100 CNY | 0.2028 | 21 SGD |
2024/04/11 | 100 USD | 1.4235 | 143 SGD |
2024/04/11 | 100 EUR | 1.5972 | 160 SGD |
2024/04/11 | 100 THB | 0.0442 | 5 SGD |
2024/04/11 | 100 KRW | 0.0013 | 1 SGD |
2024/04/11 | 100 JPY | 0.0134 | 2 SGD |
2024/04/11 | 100 HKD | 0.1827 | 19 SGD |
2024/04/11 | 100 TWD | 0.0472 | 5 SGD |
据《史记》载,管仲少不得志,及至好友鲍叔牙力荐于齐桓公,遂大展文韬武略。《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司马迁以画龙点睛之笔,寥寥数语,便概括了管仲政治思想的精华,即富国和强兵思想。一个有才能的人,只要遇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在别人的一臂之力下,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管仲像
计低一筹,败军之将
管仲(?—前645年)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正是因为有管仲的存在,才使得齐国能够很快地富强起来。并且在国力富强的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他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曾经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种不同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他们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春秋时期齐国第三个君主襄公是个昏暴之君,在他统治时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了避难陆续外逃;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逃到了莒,公子纠在召忽和管仲的帮助下逃到鲁国。在此之后,齐国发生内乱,襄公被杀,公子无知立为齐君,无知也是个昏暴的人,不久就被雍林人杀掉。这时,公子小白在国内贵族国氏、高氏的帮助支持下乘机从莒返国,去夺取君位;鲁国闻知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夺取君位,并派管仲在公子小白回国的途中把他杀掉。管仲路遇公子小白,放箭射中他的带钩,小白应弦而倒,用装死骗过了管仲的追击,并抢先赶回齐国,夺得了君位,他就是春秋第一个赫赫有名的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立刻发兵拒鲁。这年春天,双方在乾时兵戎相见,鲁国兵败,公子纠被杀,管促也成了齐国的阶下囚。
管仲最困顿落魄的时候,得到知己好友鲍叔牙的推荐,鲍叔牙力劝桓公释管仲之囚,并推荐说管仲是个难得的治国之材,应委以重任;使管仲代替自己的卿位置,并甘愿作他的下属。豁达大度的齐桓公毅然抛弃一箭之仇,他得知管仲博学多才以后,对他十分的赏识,于是齐桓公不计前嫌,答应了鲍叔牙的请求,将管仲任命为卿,管仲为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有殊勋于齐,被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试想,如果管仲是一个死板的人,不听朋友的劝告,怎么会有后来的光荣史呢?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朋友是多少的重要,如果没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更不会有“仲父”了。如果他的朋友是一个见利忘义,只顾自己而不会国家考虑的人,他也不会好端端地做他的官了,很可能也会像孙膑一样四肢不全了。管仲的一生无疑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可以以心换心的朋友,还遇到了一个和他心有灵犀的君主。这使得他终能成就一番名垂青史的伟业。
才华横溢,一匡天下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写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东周列国志》也记载管仲“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可见他不仅对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当时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曾在和学生子贡的谈话中对管仲的影响作了精彩的描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中原的百姓至今还在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得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了。”这些都充分肯定了这位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管仲为相,做到了为国谏君,为民谏君,为君谏君。在决策国家大事之时及时忠谏,使君主在决断大事之中不失误,在维护国威之时不失体,在大礼之中不失礼。确保了君主形象,维护了国体,树立了国威。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富裕了人民才会知道礼节的重要,人民温饱有了保障才会了解文化的意义。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废除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管仲的经济、财税思想在中国经济、财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管仲的税收思想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发展经济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基础。管仲强调:“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实墟圹,垦田畴,修墙屋,则国家富”。
2.主张轻税。在土地税方面,管仲主张“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十取一,岁饥不税”。管仲十分重视工商业,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管仲不仅主张“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而且主张“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即免征工商税。
3.实行差别征税。对土地征税,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衰,音催,意为等差递减)征,则民不移”的重要税收政策。这个政策是按土地质量好坏征收差额赋税,而不是对不同土地征收同等的赋税,从而达到公平税赋,使劳动者不再相率逃亡,安居乐业,稳定赋税收入。
4.主张盐铁由国家专卖。管仲主张由政府控制部分重要自然资源,即“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记·平准书》),取得收入以满足财政需要。认为盐铁是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不可一日或缺,主张由国家实行专卖,垄断其销售,从而达到国家控制市场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另外,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其实,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成为春秋诸国中最为富庶的诸侯国。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并且,在政治方面还进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乡6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15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均设官员管理。10县为1属,全国共有5属,设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国君报告属内情况。这就形成了对全国的统治。
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l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
随着国力的上升,齐国称霸指日可待。但是当时尚有周天子在,怎样才能名正言顺的成为霸主呢?管仲审时度势,为桓公制定了“尊王攘夷”的策略,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那时,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国互相争战。首先举起尊王的旗帜,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打着维护周天子的旗号,联合有求于齐国的小国、打击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敌对的诸侯国,从而提高本国在列国中的地位。《韩非子·有度》说:“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小国,扩张领土几千亩”。《荀子·仲尼》说他“并国三十五”。据统计,齐桓公在位的四十余年间,齐会盟诸侯二十六次,用兵二十八次。这些大都是管仲的功劳。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里赞叹说:“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意思是鲍叔牙并没有因为推荐管仲担任宰相的职务而盛气凌人,心甘情愿担任做管仲的下属,这样的气度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又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意思是天下人都没有看到管仲的才能,唯独鲍叔牙慧眼识珠,看到管仲与众不同之处。果然管仲相齐桓公四十年,经常在败局中找到转危为安的契机,避免看似无法逃脱的灾祸,最终成就齐国的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从历史中可知,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王室衰微,诸侯做大,四夷交侵,战争频繁的春秋乱世。而齐国呢,情况更糟糕,经过连锁性的宫廷政变,国家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管仲,用他的聪明睿智和卓越才能,治国整军,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发达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昌盛的文明。管仲不愧为齐国贤明的宰相和中国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因而研究管仲的政治思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并称其为“四维”,“四维不张,国乃死亡”。管仲得以名列高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后人曾总结他的思想,并写成了《管子》一书。
《管子》一书是先秦典籍中保存我国古代经济思想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现存的《管子》一书,是西汉末年间刘向从他所收集的564篇中删除重复而编辑的,后又遗失10篇,实际仅剩76篇。
《管子》一书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领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提出了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理论和原则。“仓廪实而民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管子》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令顺民心”,认为“授有德”,“务五谷”,“养桑麻,育六畜”,是实现“国安”、“食足”、“民富”的主要途径;认为“政之室也”是对百姓“予之为取”,“量民力”、“不为不可成”,强调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分工,使民各为其所长。
在《管子》一书中,对经济领域中的诸要素如:财政、金融、货币、贸易、税收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论述,没有任何著作能比《管子》更能体现和反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并且由《管子》确立的经济思想,指导了中国封建经济几千年。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期间,囤积大量财富。在当时,管仲的财富与齐国最有权势的贵族一样多,但齐国人却不认为管仲奢侈。管仲死后,他的治国方略被齐国后来的执政者继承,齐国成为东方最富庶的大国。孔子称赞他:管仲任齐桓公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直到今天我们仍受管仲的恩惠。“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司马迁评论道:“管仲在齐国的政策发扬原有的优势,匡正失误,使得齐国上下和睦,齐桓公才能成就霸业。”
从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管仲是一个谦虚而谨慎之人,他在德行修养上,从细微的事情做起,给不能报答的人以好处;他肩负着重任而行动肃敬,谦逊有礼,功劳大而言辞和顺。他总能忍受生活的贫困,事态的曲折,他做事总会三思而后行,就算是刚开始没有什么功绩,到最后也会灿烂辉煌。管仲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困苦过,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得到好朋友的帮助,经过了种种的失败,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管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巨大。他被誉为“中国第一相”,是春秋时期出现最早、功绩最卓著的改革家。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其轻重理论不但开启了中国古典经济学的先河,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明显的借鉴价值;他的治国理论和行政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启迪着人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