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下江南,听说苏州城西南有个石湖,景致实在好,就要去游玩。
这一日,春暖花开、风和日丽。通向石湖的河面上,一行有三条雕花油漆大船。开路的一条船上,立满了锦衣卫士,手执弓箭,好不威武;中间一条是挂灯结彩、吹弹歌舞的画舫,乾隆端坐在船中,观望着两岸的美景;后头又紧跟着一只大船,象是龙尾巴,船头上立满了地方官兵,算是殿后保驾。
这石湖边上,有几户渔民,都姓李,堂兄弟一共七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靠捕鱼苦度光阴。
这七个弟兄都是铁打的汉子钢打的人,奔跑起来象马,做起生活来象牛,下到水里个个赛过蛟龙。平时勤劳刻苦,说话和气,可是碰到不公平的事,就忍不住喉咙响、拳头粗了。特别是老大李梅生,黑脸足有笆头大,一双铜铃眼,腮下生满了象钢针一样的连鬓胡子;臂膀钵头粗,肌肉结实得象铁铸一样。
这一日,弟兄七人正在河里捕鱼。他们一个个闭着嘴唇,虎起眼睛,脸孔绷得象铁板。为啥这个样子呢?因为乾隆皇帝这一天游石湖,点名要吃苏州名菜:“菜花塘鲤鱼”和“松鼠桂鱼”地方官昨天传下令来,要石湖上捉鱼的人今天限时限刻献出乱蹦活跳的鲜鱼,供皇帝在龙舟上享用。说来也刁,塘鲤鱼限定每条要在五寸半以上,哪里去捉那么大的塘鲤鱼呢?桂鱼每条要重一斤,超过一两不要,为啥?桂鱼越大肉头越老,滋味就不鲜了。这两种鱼,很稀少,几天捕不到一条,也是经常的事。地方官传旨,限期不交货就要治罪,这不是硬逼山羊爬树嘛!
远远地传来丝竹鼓乐声音,乾隆皇帝的龙船摇进了石湖。这七弟兄便把打鱼船的船头一拨,直穿过行春桥。最小的一个兄弟是个唱山歌的能手,这时放开喉咙唱起山歌来:东太湖里一张橹,扯起黄旗敲金锣;闲人说是官船过,勿晓得是小小将军唱山歌。
当时虽是春天,那天却吹着东北风,歌声一直传到龙船上。乾隆皇帝正坐在船舱里,听到了山歌,眉头一皱,不耐烦地问:“前面什么声音?”
船上的锦衣卫士忙拉直了喉咙喊:“前面是什么人?好大的胆,敢在这里唱山歌!”
七弟兄齐声喊:“我们是打鱼的!”
“你们是吃了豹子胆吗,还敢在这里拦路?快让开!”
李梅生响雷似的回答:“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捕鱼,从来没有让路的规矩。就是皇帝老子来了,堆满了金山银山珠宝山,我们也不让!”
说着,索性把船头一横,横在行春桥桥洞里,不让龙船经过。
头一条船上的差役一看势头不妙,急忙说:“别开玩笑了,皇上龙船马上驾到,赶快回避,不然要杀头的!”
李梅生说:“杀头?哈哈!捉鱼有罪吗?我们今朝捕鱼是皇差,皇上不是要吃塘鲤鱼和桂鱼吗?你们是要鱼还是要让路?”
老二说:“要鱼我们正在捕,要让路,交不出鱼我们不关事,你们向皇上讲一声好了。”
差役被说得目瞪口呆。不一会,就象疯狗咬人一样窜出来,你一句、我一言,乱哄哄闹成一团:“要鱼!要鱼!”
“让路!让路!”
“鱼也要,路也要!”
有的恼羞成怒地骂道:“臭鱼化子,胆大包天,竟敢拦住皇上的龙船,皇上决不会宽容你们!”
李梅生说:“乾隆算什么!他呀,关卡上要‘孝敬’鱼,他不问;渔行用‘八合头升箩念两’①收鱼,他不管;鱼霸放‘印子钿②’,利息多得象韭菜一样割不完,他不见。逼得渔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今天我们就请他喝‘鲜鱼汤’!”
说着纵身一跃跳进水里,弟兄们也一个个“扑通!扑通!”
跳进水里去了。
乾隆皇帝坐在舱里没有弄清前面发生了啥事情,只觉得画船摇晃起来,茶盏乒乓打碎,浓茶泼得龙袍上湿了一大滩;自己坐立不稳,天在转,船在晃,头昏眼花。原来七弟兄一个猛子泅到乾隆的船底下,合力拱船,画船象摇篮一样晃起来。轰隆一声,水花四溅,挂灯结彩的油漆雕花船卧倒在水面上,乾隆成了落水狗。几个有水性的差役把他连拉带拖地救上岸,龙袍早湿透了,淋着水。乾隆鼻孔朝天,头象拨浪鼓一样洒了几洒,连打了两个老响的喷嚏,冻得一个劲地发抖。
有人说,七弟兄闯下了叫啥“欺君之罪”的大祸,终于被差役捉去,后来被杀害了。死后,老百姓把他们埋在石湖边的山上,从此,这座大山就叫“七子山”。
袁震金煦搜集整理
①八合头升箩念两秤,意即大秤收买渔民的鱼,用不足份量的小升量米付给渔民,老秤一斤是十六两,渔行的秤一斤是二十两。十合为一升,但渔行量米的升子,一升只有八合。
②印子钿,旧社会高利贷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