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线阅读 暂停/继续 加入书签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端就是开端、初始的意思。古时,“五”和“午”互为谐音而通用,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5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
  
  现在每逢端午节,人们总会想起屈原。但郭沫若等同志经过考证证明,端午节最早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伍员。伍员,字子胥。春秋时代楚国人。公元前522年,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投奔吴国,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而夺取了王位,伍员率兵伐楚,攻破楚国郢都,报了父兄之仇。后伍员遭受谗言诽谤,于公元前454年自杀而亡,尸体被装入皮革做的袋里投入钱塘江中,传说从此钱塘江常起波涛,汹涌澎湃,直冲越国境内。于是吴国百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要举行“迎涛”仪式来纪念伍员。
  
  为什么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却更广呢?这是因为人民对至死不离开祖国的屈原,比对引异国军报父兄仇的伍员更加热爱的缘故。屈原遭到反动贵族的反对和排挤,长期过着流浪生活。秦兵攻破郢都后,他看到人民的苦难和政治理想的破灭,就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百姓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划船抢救,并把装着米的竹筒扔到江里祭奠。后来相沿成习,就留下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