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线阅读 暂停/继续 加入书签
4.我们的花烛(2)
  郑徽愕然不解,“请问姥姥,”他说,“什么叫‘打”?”

  “‘打’你都不懂?’”

  于是李姥为他解释。进士考试,每年照例在二月间放榜,新科进士谒宰相、拜主考,雁塔题名,曲江大会,贵族世家争着置酒相邀,几乎宴无虚夕,像这样总要热闹个两三个月,等新科进士离开长安才了事。其间种种应酬场合,也邀请落第的举子参加,虽不及第,却可醉饱,称为‘打’——对失意者的杯酒相劳,原有极浓的人情味在内;但身历其境的,眼看别人飞黄腾达,到处受人欢迎恭维,而自己却愁着回到家乡,不知用什么态度去应接父母亲友的失望的眼光?这种滋味是不容易消受的。

  郑徽明白是明白了,却全然想不到此,“姥姥!”他大声地说:“你尽管请放心,试期不远,等我中个进士你看看!”

  “但愿如此,我们也叨你的光。阿娃,你敬一郎一杯!”

  母女俩一齐敬他的酒,他居之不疑地干了,照着杯说:“姥姥,谢谢你这杯酒——这杯酒,等明年二月,礼部放榜,我再回敬。”

  “唷!”阿娃刮着脸羞他:“听你这口气,新科进士倒好像是你衣袋里的什么东西,拿出来就是。”

  “你不信?阿娃,”他很认真地说,“我们打个什么赌。”

  “信,信!”阿娃原是开开玩笑的,决不能跟他认真,便这样哄孩子似地附和着他。

  “真的,随便你赌什么,我都敢!”他还是有些意有未怿的样子。

  “为什么要跟你打睹?我赌赢了,于我有什么好处?”

  听到她这样说,郑徽才又高兴了,殷殷地劝李姥喝酒,不久,李姥多喝了几杯酒,渐有倦意;郑徽也还需要安顿住处,便早早地散了席。

  等撤去肴馔,贾兴已把他的一部分行李送了进来。阿娃指挥着绣春和另外两名侍儿,替他铺床叠被,安设笔砚;郑徽有心炫耀,把箱子里几件珍贵的古玩,也都取了出来,错错落落地陈设在几案书架之间,为那绮丽的温柔乡点染出若干古雅的气氛。

  这样忙了一个更次才妥帖,阿娃有些累了,倚坐着一个绣墩休息,但仍不住张目四顾,表现出相当满意的神气。

  善解人意的绣春,替他们准备了茶汤果盘,又重新换上一对红烛,才微笑着走了。脚步声渐渐远去,然后听见西堂的门被关上的声音——她回到她的西堂以外侧厢的卧室中去了。

  “阿娃!”郑徽微显茫然地说:“我好像在梦里!”

  她嫣然一笑,“但愿是个不醒的梦。”

  “‘与子同梦’如何?”他指着那对绛蜡说:“这是我们的花烛。”

  “花烛?”她眉尖微蹙,作了个苦笑,“我们这种人家,哪有点花烛的福气?”

  郑徽半晌不语,然后叹口气:“唉,有时候门第真是害死人!”

  阿娃讶异地看了他一眼,感叹地说:“世界上真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像你,生在这样的门第,还觉得不满足,那也太难了。”

  他走过去挨着她坐在一起,握着她的手,低低地说:“我的不满足,只是为了你……”

  “你不要说下去了!”她打断他的话,“我们且先顾眼前。”

  “眼前就是你跟我,你跟我在西堂之中,红烛之下。”

  “让我好好看看你!”她双手捧着他的脸凝视着。

  他从未让任何人这样捧着脸像赏鉴一件珍玩似地细看,所以相当地窘;然而更多的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新奇有趣,她那双深情渐露的眼,他相信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郎,”她忽然抱住他的肩,用她的脸贴着他的脸,微喘着气说,“我们至少有半年的日子。”

  “不止!”

  “不止?”她放开手,问他:“你好像还有第二步的打算?”

  “当然。”他停了一下说:“你母亲把钱看得很重,这我已听别人说过,而且自己也看出来了;我想,我那点钱,换得我们俩半年在一起的日子,应该是够了。是不是?”

  阿娃点点头,“半年以后呢?”她问。

  “用不到半年,进士放榜;那时候我再跟家里要钱,我父亲一定很乐意给我的。”郑徽极有信心地说。

  “到那时候,钱没有用处了!”

  “何以呢?”

  “你想,”她垂着眼说,“你中了进士,一定出去做官,迟早还是个‘散’字。”

  “哪有这话?不管我外放到什么地方,都得带着你走。”

  “你说说容易……”她的声音慢慢低下来。

  “我看不出有为难的地方。”

  “我妈不肯放我走的。”

  “那还是一个钱字。”他夷然下以为意地,“十斛量珠来聘你还不行吗?”

  阿娃的长长的睫毛眨动着,红色的光晕照出她的淡淡的忧郁,格外有种深沉的美,越发惹人怜爱。

  “唉!”好久,她叹了一口气说:“如果是我亲身的母亲就好了!”

  郑徽微感愕然,“姥姥是你的假母?”他问。

  “嗯。”她说:“在平康坊,差不多都是这样。如果是自己亲生的女儿,谁肯让她们落到这些地方?”

  郑徽沉默着,想不出话来安慰她。

  “不过话说回来,姥姥也很喜欢我的。”

  “那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这个——”他问,“就因为她喜欢你,才不肯放你,让你在平康坊待一辈子?”

  “一郎,你不要这样说。姥姥也很可怜,我盼望我将来不要像她那样。”

  郑徽在江南,也是经常出入勾栏的浊世公子,对于娼家的生活,相当熟悉,她们在表面上珠围翠绕,锦衣玉食,其实只是用脂粉强自遮盖了泪痕而已;因为她们永不能得到一般良家妇女所能得到的待遇和幸福,一方面为礼法所限制,另一方面又为金钱所束缚——不赎身便永无自由,也永无希望嫁作为社会所最看重的读书人的正室。她们只是像一只金丝雀样可以被人买卖、赠送,关在笼子里作为玩物。一旦青春消逝,只有三条出路——作假母老死于勾栏,为土豪和藩镇的裨将,或州县捕盗贼的官吏纳作外室,还有就是遁入空门做道士或尼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