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线阅读 暂停/继续 加入书签
老子深悲穷塞主——范仲淹镇守边关感念多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个作家的诗词文章都很擅长,但他存留下来的作品却并不是很多。曾任北宋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范仲淹即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有趣的是,除文学外,范仲淹与此差近的一件事情则是他喜欢弹琴。但他平时弹来弹去的也就是一曲《履霜操》,以至他被人们戏称为“范履霜”。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其祖辈原是陕西邠人,后来迁移到江苏吴县定居。他两岁时,由于父亲过早去世,范母便只得带着他改嫁到朱姓人家,他也跟着被篡改姓名为朱说。等到他稍稍长大,懂事的他很有节操,就向他母亲泣别,回到他老家的亲戚那里苦读。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6年),他尽管一举考取了进士,却踏上了并不一帆风顺的仕途。即便在他功成名就的当年,范仲淹在一封书启里还极为感叹地连用了两个原本都姓范的先辈先后都曾改过姓氏的典故,来说明他自己这悲凉身世。这被当时知名人士一再赞叹的联语说:

  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名非霸越,乘舟乃效于陶朱。

  而许多人知道范仲淹的,该当是他那篇以国家忧乐为当头大事的《岳阳楼记》。至于论及他的好诗,小学课本里的五言古绝《江上渔者》想必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该诗云: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知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在两类人的生活对比中,这种殷忧的同情绝对可见出范仲淹的仁人爱物之心。同样的道理,在他不多的词作里,①也依然贯彻着他这种难得的仁民爱物之意。这里姑且不论他那具有婉约性质的《苏幕遮》抑或是《御街行》,亦即作为具有最初填写豪放词标本意义的词作《渔家傲》,②便更是见出他那面对功业未建而凄厉的景观又不时奔骤而至时,顿然生发了他那守边日久而思归不得的感叹。其词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那么,范仲淹何以会有这种感慨无端的想法呢?因为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尽管还是一片歌舞升平之象,但它实际上却危机四伏。仁宗康定元年(1140年)八月,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其州治就在如今的陕西延安;由他来主持军务,以抗击时常进犯中原的西夏国。仁宗庆历元年(1141年),他被调任耀州这个当时的边疆地区。作为江南人的范仲淹自然敏感地面对着西北地区那凄厉的节候,因此他便写下了这阕词作,来反映他既要把国事放在第一位,又不能面对自己这惨痛的经历无动于衷。他这首名作很快就传到了朝廷,他的盟友欧阳修便经常开玩笑说他这词为“穷塞主之词”,那意思是说,范公只有在那穷苦蛮荒的边疆才具有这并不寻常的感触,并从而写出这么好的作品啊!

  然而,范仲淹就这样地在边疆地区经年累月镇守着。由于他那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比如说,他号令严明,对士卒又很爱抚,竟然连羌人也都要称呼他为“龙图老子”了。而西夏人也互相告诫他们自己不能侵犯中原边境,并到处传诵着这样一句话:“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③再就是他这阕词作还传到了敌方军队,他们也都被感动得热泪横流。因此,在范仲淹镇守边疆的那段时间里,敌军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对中原地区较大的骚扰和侵犯。由此可见,范老子这阕词作的功劳就端的不可小觑了!

  按:① 其词今仅流传五首。② 另有一种说法以为最早撰写豪放词作者,应属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参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等。 ③具见《幼学琼林》所述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