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有投机取巧之嫌,唯有苦干加上巧干才更容易提高做事效率,达到自己的目标。
诗海漫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处:《诗经·大雅·荡》
释义:做事无不有个好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靡(mǐ):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
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易生嫌疑的地方。
【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
出处:唐·韦应物《难言》
释义:拿着绳子去捉风,什么时候能捉到?拿着刀去砍水,什么时候能砍断?形容做不到的事偏要做,只能徒劳无功。
【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歆】
出处:唐·孟郊《孟东野诗集·连州吟三章》
释义:贤明的人总是勤于处理自己的事业,而庸人只知道徒然羡慕别人。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凰毛】
出处:唐·徐寅《偶题二首》
释义:要买马骨就买千里马的骨头,如果喜欢羽毛就采集凤凰身上的羽毛。比喻工作要做得完美无瑕,精益求精。
名句拾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
释义: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老子》
释义:克服困难应从容易处开始,做大事应从细微之事着手。
【千丈之提,以蝼蚁之穴溃】
出处:《韩非子·喻老》
释义:千丈的大堤坝,即使有一个蚁窝,也会因此而扩散,最终导致堤坝的倒塌。说明如果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就可能酿成大祸。比喻防患,不仅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事着手。
【慎厥初,惟厥终】
出处:《尚书》
释义:做事慎重地开始,想到它可能的结局。
【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
释义: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绝不可以松懈,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贵轻重,慎权衡】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
释义:重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审慎地权衡得失利弊。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释义:凡事该做决断时却犹豫不决,往往使自己受到伤害。意谓行事应当机立断,否则会遭灾。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小得失,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貌。
【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出处:汉·贾谊《新书·容经》
释义: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做过了头和不足都是不好的。
【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
出处:宋·苏辙《类篇叙》
释义:没有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即使事情很少也会显得混乱难理;有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即使事情很多也会做得有条不紊。待:对待、处理事情的方法。十百:表示数量少。乱:混乱难理。千万:表示数量多。若一:如同只有一件事。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释义:凭借风力吹火,有点力气就行。比喻凭借别人的力量达到某种目的。
【事前要思免后悔】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
释义:事前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谋虑,才能避免事情后果不如意而后悔。
【川流溃决,必问为防之人;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
出处:清·唐甄《潜水·远谏》
释义:长江大河决堤,一定要问罪于修筑堤防的人;一户连着一户地被火焚烧,一定要问罪于造成火灾的那个人。比喻发现问题就要寻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有质的飞跃。
【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
释义:大丈夫做事,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出处:清·罗贯中《三国演义》
释义:要让水停止沸腾,采用不断扬水的方法,还不如把锅底的柴火抽出来,也就是说,遇事不要解决表面的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去解决。
【处有事当如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出处:清·金缨《格言联璧》
释义:处理事情当做无事一般,处理大事当如小事对待。比喻处事应当沉着镇静、从容自如。
谚语集锦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释义:做事情要从宏观上把握,从小事上入手。
【不知道渡口,千万别下水】
释义:不知道船停在哪里,千万别下水。比喻不能鲁莽行事。渡口:有船或筏子摆渡的地方。
【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不下扔不掉】
释义:比喻事情棘手,难以处理。撂(liào):放下。
【庄稼怕天旱,做事怕蛮干】
释义:庄家怕天气干旱,做事怕胡乱地干。说明做事要冷静,要动脑子,不能蛮干。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释义:嘴上无毛,形容年纪小。说明年轻人莽撞,办事不牢靠。
【今天栽下树,明天要果子】
释义:比喻刚付出,立即就要得到收获,做事急于求成。
【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释义:比喻情况急迫时,先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眉毛胡子一把抓】
释义:比喻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
【没有那金刚钻,就不揽那瓷器活】
释义:比喻没有能耐,就不会去包揽事情做。金刚钻:能够在瓷器上钻眼的钻具。
【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释义:晚点做事不如早些做完,胡乱地做事不如有诀窍地做事。说明做事应尽早,且需要头脑灵活。
【七次量衣一次裁】
释义:裁剪衣服前量七次身材。比喻要谨慎做事。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释义:在一些小事情上争争夺夺,便会失去大的理智。比喻做人要顾全大局。
【要知山下路,需问过来人】
释义:要想知道去往山下的路,需要问问上山的人。比喻要想做成功某件事,应当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释义:感到难的是因为不会做,会做的就不会觉得难。
【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释义:懂行的人,做事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不懂行的人,手忙脚乱,还是不会。
【世事多因忙里错】
释义:世上的事,很多都是因为忙而出错。
【前怕狼,后怕虎】
释义:前怕野狼,后怕老虎。比喻做事顾虑重重,怕这怕那。
【不善驶船嫌港曲,不善写字嫌笔秃】
释义:不会行驶船只,嫌弃海港曲折;不会写字,埋怨笔秃。比喻没本领的人归咎于条件不好。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释义:动口不如动手去干,求人不如自己去办。
【杀鸡焉用牛刀】
释义: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释义:好事倒不容易被人所知,坏事反而容易传开。劝诫人应当谨慎行事。
歇后语荟萃
【裁缝师傅的尺子——量体裁衣】
释义:形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大师傅打蛋——各个击破】
释义:应该集中精力,集中各种条件,全力以赴办好每件事情。
【半空里翻跟头——不着实地】
释义:意思是不能脚踏实地、老老实实。
【诸侯称王——各自为政】
释义:指各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江边洗萝卜——一个个来】
释义:做事要按部就班。
【神枪手打靶——百发百中】
释义: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办事成功,绝不落空。
【按着葫芦抠子儿——挖一个,少一个】
释义:抠出葫芦的子儿比较困难,但只要认真去抠,抠一个,少一个,总是能把子儿全部抠出来的。比喻只要认真干,总会把事情干完、干好。
【一只手遮脸——独当一面】
释义:一个人就能够把问题处理好,指人的能力强。
【心眼像蜂窝——窍门多】
释义:形容做事的方法多。
【穿钉鞋拄拐棍——稳上加稳】
释义:应该养成谨慎、细致的性格,不然在某些大事上出了疏漏,就后悔莫及了。
【象棋盘上打仗——没船也要过河】
释义:有条件要做,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看见蚊子就拔剑——小题大做】
释义: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八磅大锤钉钉子——稳扎稳打】
释义: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扎:安营。
【当面剥葱——一层一层来】
释义:比喻做事情要由表及里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办。
【姑娘绣花——耐心】
释义:比喻有耐性,不急躁。也指做事细心、认真,能长时间守住一个地方,做一件事而不厌烦。
【心口窝生笋子——胸有成竹】
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故事漫谈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足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趣味阅读
【幽默看台】
孔子当裁判
两个道学先生的学术见解不合,又都各自夸耀自己是得了道学的真传,拼命互相诋毁对方是假道学,相持不下,就一块儿走到孔子的讲坛前,请孔子给评判一下。
孔子慌忙走下台阶,先恭恭敬敬地鞠躬致敬,然后才说道:“我们的学说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两个的看法何必相同?您二位老先生都是真正的道学,我孔丘向来对二位尊崇佩服之至,二位的学问哪能是假的呢?”直说得那两个人笑逐颜开而退。
孔子的学生都不满意了,说:“夫子您为什么这样奉承那两个人?”孔子说:“对这种浅薄无知的人,哄走就算了,何必招惹他们呢?”
【巧言妙语】
晏子论踊贵屦贱
公元前548年,齐景公在位时,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这种刑法叫“刖足”。它是专门为惩罚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而设的。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古代称之为卖踊(踊,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有一天,景公召见了宰相晏子,想叫他换一换住所,对他说:“先生是我国的宰相,位及人臣,是当朝文武的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尘土飞扬,不能居住,就连一个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大,不如寡人再赐你一所既清静又大的住所吧。”
晏子拜辞说:“正因为臣乃是当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应该以身作则,其他官员才能效仿。如果臣先住大宅、买良田,试问天下人还怎么去以臣为楷模?这样奢侈风气会愈演愈烈,不仅耗费国库钱财,也会增加百姓负担。再者,这里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臣父原来也是宰相,臣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
景公笑着说:“既然先生住在市场旁边,想必应该知道市场的行情吧,你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
“当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
“贵贱嘛,”晏子答道,“假脚供不应求,天天涨价,鞋子卖不出去,天天跌价。”
景公听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后来,齐国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
有些事不需要当面锣、对面鼓地与人交谈,委婉一些,走走迂回路线,反而可以巧妙地解决。办事总有一定的方法可循,这也是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