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线阅读 暂停/继续 加入书签
第六章 应对写作有妙招
  没有人是天生的写作高手,好文笔从来都需要勤学苦练。关于这一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一篇好文章需要精心构思,联系生活实际,不厌其烦地修改语句……更多的写作秘诀就在下文中。

  诗海漫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处:唐·杜甫《偶题》

  释义:著书立说是千古大事,作品写得好坏,自己心里有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释义:我的癖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性僻:性情怪僻偏颇。耽:沉溺,入迷。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释义: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也不能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六朝时的“清词丽句”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废而不讲。今人:指庾信、初唐四杰等离当时较近的作家。为邻:引为同调之意。

  【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出处:唐·白居易《诗解》

  释义:每天都有新的诗作写出,但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经常修改旧句,无妨以此来愉悦性情。表现了诗人创作态度的勤奋、严谨和谦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处: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释义: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李白追求纯美自然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经常引用这两句评价李白的作品。雕饰:指文章雕琢。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出处:宋·陆游《读近人诗》

  释义:在形式上过分修饰本是文章的一大弊,故意标新立异尤其有损文章的精神和内容。

  【文章功夫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出处: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

  释义:文章不为社会服务,等于把露珠缀在丝窠上,那是毫无益处的。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出处:宋·陆游《次韵和杨伯子见赠》

  释义:文章最忌讳七拼八凑,而应有自己的独创;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火龙黼黻: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这里指雕章琢句。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出处: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

  释义:关起门来苦思冥想,这不是写诗的好办法,只要通过旅行,就能写出好诗来。说明作家要深入生活。征行:旅行。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出处:宋·戴复古《石屏诗集·论诗十绝》

  释义:必须写出自己的风格、性情,不模仿别人,跟人后头。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出处:清·黄遵宪《杂感五首》

  释义:我写文章时,总是用我自己的手写我自己口里说的,怎么能够受古人的拘束呢?说明作文写诗应当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绝不能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拘牵:拘束,不自由。

  【不仙不佛不圣贤,笔墨之外有主张】

  出处:清·郑燮《偶然作》

  释义:不受仙佛圣贤拘缚,人云亦云,在自己的创作自有主张见解。仙:本指古代道家和方士所幻想的一种超出人世、长生不死的人,也用以比喻超出凡庸的人。佛:佛经说,凡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名为“佛”,即指悟性非凡的人。圣贤:道德智能极高的人。

  名句拾遗

  【陷水可脱,陷文不活】

  出处:周武王《笔书》

  释义:落入水中还可以游出去,而陷入华丽的辞采,就没有主题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处:《论语》

  释义: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强调文采对于一篇文章是很重要。

  【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释义:凡写文章,就要抓住它的关键,就是要立意高尚,对时势有所裨益。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释义:只追求文采华丽,而缺乏思想感情,这种作品是令人厌恶的。

  【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释义:感情激动了自然形成言辞,道理表达出来就体现为文章。

  【志深而笔长】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释义:立意深远,写出的文辞便富有意蕴。

  【文章以意为主,字语为之役;主强而役弱,无使不从】

  出处:《滹南遗老集·诗话上》

  释义:文章以意为主,词采只是为他服务的;如果主题突出,词句就会听从它的支配。役:服务。

  【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

  出处:《颜氏家训·文章》

  释义:文章应当遵从“三易”:内容清楚,无生僻字,容易诵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释义: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作,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合:应当。

  【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出处: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释义:作文应富于独创,不能互相仿效。相师:互相仿效。

  【诗不着题,如隔靴搔痒】

  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

  释义:诗文不紧扣主题,就像隔着靴子挠痒一样,不能解决问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处:宋·苏轼《题王维兰关烟雨图》

  释义:既有诗情,又有画意,感情、形象兼备。

  【强乐还无味】

  出处:宋·柳永《蝶恋花》

  释义:勉强高兴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比喻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衣帽华不得,文章淡不得,相易则两成其美】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李白》

  释义:穿着打扮不能太华丽,但文章不可淡而无味,这两者对调一下,就各成其美了。

  【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是也】

  出处:元·陶宗仪《辍耕录·乔吉语》

  释义:写作乐府诗也有一套办法,开头要像凤的头那样美丽,中间要像猪肚那样丰满充实,结束要像豹尾那样有力。

  【句工只在一字之间】

  出处:明·钱秉镫《田间文集·陈官仪诗说》

  释义:句子的精妙,一个字能起决定性作用。强调练字的重要性。

  【波浪无穷,而光彩有主】

  出处:明·谭元春《诗归序》

  释义:(写诗)应当善于变化,波浪层出不穷,但更要突出主题。

  【简为文章尽境】

  出处:清·刘大槐《论文偶记》

  释义:文章的最高境界,就是简练。

  【句好如花好,花新脱口香。妙词轻吮出,余味曲包藏】

  出处:清·高鹗《妤句如花脱口香》

  释义:优美的句子,就像鲜花怒放,香气四溢;妙词虽然轻轻地吸出来了,但余香层层包裹在花蕾里。吮:吸。

  【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

  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诸论·内编》

  释义:写作诗文要讲究主次,没有主要的,只有次要的就叫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

  【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

  释义:做文章应创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体裁,不能人云亦云。出自。机杼(zhù柱):织布机,比喻写作时对主题及全文的构思。

  谚语集锦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

  释义:比喻心里有话笔下写不出来。

  【读十遍不如做一篇】

  释义:读书十遍,不如亲自写一篇文章。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释义:成千部书都是一种写法,成千个人都是一个面孔。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释义:像听到他的声音,像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释义: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扣主题。

  【掷地作金石声】

  释义:扔在地上有金属与石头撞击的声音。比喻文章辞藻优美,声调铿锵。

  【不以辞害志】

  释义: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练】

  释义:说明一篇好文章需要不断地修改加工。

  【字要百遍锤炼,句要千遍推敲】

  释义:每个字都要反复琢磨,使之精练;每句话都要反复斟酌,使之凝练。

  【宁写一句实话,不凑百言浮夸】

  释义:宁写一句实话,不写一百句假话。浮夸:不切实际。

  【苦读书胸中有宝,勤作文笔下生花】

  释义:说明多练笔才能写出好文章。

  歇后语荟萃

  【葱叶炒藕——空空洞洞】

  释义:葱叶是空的,藕上有洞。比喻毫无内容,或内容很空泛,不切实际。

  【开了闸的河水——一泻千里】

  释义:开了闸的河水,流得又快又远。比喻文章或曲调的气势畅达、奔放。泻:水往下直流。

  【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释义:比喻文章篇幅长,内容空洞。

  【鼓打三棒——不通不通不通(扑通扑通扑通)】

  释义:敲鼓三次,发出扑通扑通扑通的声响。“扑通”与“不同”谐音,指文章、言语等不通顺。

  【海上泛舟——漫无边际】

  释义:在海上行船,一眼望不到边。指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对着城门打哈欠——一气呵成(城)】

  释义: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

  【天上写文章——空话连篇】

  释义: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连篇:整篇。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释义:愚公住的地方,打开房门就看见大山。比喻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太阳底下点灯——多余】

  释义:太阳底下点灯,没有必要。比喻写文章时不写和主题无关的内容。

  趣味阅读

  【巧言妙语】

  纪晓岚巧断《凉州词》

  有一年夏年,乾隆皇帝新添了不少扇子。当时有一个风俗,就是在扇面上题一些字画,以示儒雅。乾隆最喜欢的一把扇子还没有题字,就命纪晓岚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七绝《凉州词》题写上去。

  可是在题写中,纪晓岚不慎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给字漏掉了。乾隆皇帝看了,颇感不悦,丢回给纪晓岚,并说他有欺君之罪!纪晓岚拿乾隆皇帝丢回的扇子一看,才知漏写了一个字。他想了一下,缓缓地对乾隆皇帝说:“启禀圣上,这不是诗,而是一首词。”

  “让微臣吟诵给圣上听。”接着纪晓岚吟诵出来的句子是:“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纪晓岚这么一断句,一首《凉州词》果然由诗变成了词,而且意思完全未变。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连连夸赞纪晓岚机敏过人,没有治他欺君之罪。

  纪晓岚的机敏在于他很善于因势利导,巧做文章,从中也可看出标点符号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古诗趣话】

  王安石改诗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有一年,他决定离开京城,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

  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儿,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

  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

  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此为例。

  【妙联巧对】

  乾隆“弹劾”考官

  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年,科举考试的题目是《松柏有心赋》,限定以“心”字为韵,但有个人在答卷时却忘了这个要求。而考官和阅卷大臣竟然也疏忽大意,仅看他的答卷文字好,便列为高等,进呈乾隆皇帝御览。

  乾隆皇帝果然看出了问题,就指责阅卷大臣:“你们阅卷,难道不用眼睛吗?”几位大臣惊恐地急忙叩头请罪,自称“瞎眼”,并“恭请皇上发落”。

  乾隆说:“这样吧,我出个句子,你们来对,对得好,朕就不再追究此事了。”几位阅卷大臣再次叩头:“请求皇上赐句。”

  乾隆缓缓出句道:

  状元乃无心过

  意思是状元答卷,一时粗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言外之意,是批评考官和阅卷大臣:状元一时“无心”,你们呢?

  几位大臣还在惊恐中,竟然谁也对不出来。

  乾隆说:我来代你们对吧:

  试官少有眼人

  说完,乾隆又宽慰他们道:“起来吧,以后小心留意就是了!”

  以“有眼”对“无心”,极为贴切,对大臣们也是个教训:写文章,最主要的是切题,不切题,文笔再好也没有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