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线阅读 暂停/继续 加入书签
第五章 苦读书不如巧读书
  学习离不开读书,有效地读书是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向人请教相结合、按照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读书……读书光靠学还不够,还要多动脑思考寻找读书的捷径,这样才能求得真学问。反之,只埋头苦读,必然收获甚微。

  诗海漫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释义: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攻:琢磨。指学习其他科目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利于我们增添学习方法,缩短学习差距;有利于我们拓展思路,增强创造性思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处:《诗经·卫风·淇奥》

  释义: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释义:要区分并剔除那些华而不实的虚伪的东西,而学习继承《诗经》中的优良手法,广泛吸收各家教益,熔众家之长于一炉。说明对以前的作品应去伪存真,并博采众长。风雅:是《诗经》中的两大部分,也是古人做诗的最高标准。转益多师: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家学习。

  【书生如鱼蠹书册,辛苦雕篆真徒劳】

  出处:宋·刘过《从军乐》

  释义:死读书如同蛀书虫,再辛苦也是徒劳无益。鱼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出处:宋·欧阳修《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释义:只有孜孜不倦地吟哦每一个文字的含义,才明白文字中其乐无穷。

  【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宋·苏轼《送安惇落第诗》

  释义: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出处:宋·陆九渊《读书》

  释义:读书最切忌马虎匆忙、急于求成,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会发现书中有无穷的兴味。荒忙:慌忙。涵泳:慢慢体会、消化。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出处:清·徐供钧《书怀》

  释义:读书贵在能够对书中的主旨心领神会,而不必过于拘泥于它的章节和句子。神解:心领神会。事:从事,治事。

  【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出处:清·袁枚《遣怀杂诗》

  释义:心里体味到了书中的含义,那甜美的滋味胜过饮陈年老酒。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出处:清·郑板桥《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

  释义:读书很多,却抓不住重点,就如同暴发户为花钱而苦恼一样。

  名句拾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以安诗】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不先学习调弦杂弄,就指头不活,弹不好琴;不先学习广泛地打比喻,就学不好诗。这说明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出处:《尚书·汤诰》

  释义:好问必多知,自以为是则学不到东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出处:《孟子》

  释义:广泛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以后,再加以简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一味迷信书本,就不如没有书。

  【学者博览而就善】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释义:治学者要广泛地阅读,但要吸取其中正确、有用的内容。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篇》

  释义:博闻广识要掌握要领,有高明的见解才好。守:掌握,保持。

  【好读书,不求甚解】

  出处: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释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工夫。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出处:宋·朱熹《读书之要》

  释义:(学习)要一点点来,熟读书本并要严谨思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

  释义:读书要做到三点:用心去体会,用嘴去朗读,用眼睛去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出处:宋·苏轼《又答王庠书》

  释义:书籍又多又杂,不可能全读,须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学不进,率由因循】

  出处:明·薛瑄《读书录》第三卷

  释义:学习没有进步,大概都是因循守旧,不能摆脱前人成见的原因。

  【善读书惟其意,不惟其文】

  出处:《射阳先生存稿》

  释义:善于读书的人,要只注重文章的深刻含义,不单追求其文采。《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出处: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

  释义:只管自己埋头苦读,而不去请教别人,虽然读了很多书,只不过是个笨人罢了。钝汉:笨人。

  【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出处: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

  释义:善于读书的人,采用钻研和浏览的方法。钻研能深入理解,浏览能博览群书,不致遗漏。

  【不学问者,学必不进】

  出处: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释义:学习不勤请教别人,学业就无法进步。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出处:清·王豫《蕉窗日记》卷一

  释义:学习要从切实需要处下手,就一定会有收获。

  谚语集锦

  【好记性弗如烂笔头】

  释义: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记。

  【学习不温习,雨过湿地皮】

  释义:学习而不温习,就像雨下在潮湿的地面上。比喻起不到任何效果。

  【窍门满地跑,就看找不找】

  释义:窍门很多,就看你肯不肯用心去钻研。

  【雨勤水草好,口勤学问高】

  释义:雨水下得勤,水草就长得茂盛;多开口问问题,才会提高学问。

  【读书不想,隔靴搔痒】

  释义:光读书不思考,犹如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读书学习没有抓住要点。搔:抓。

  【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念口生】

  释义:三天不做事就不熟练了,三天不念书就不会读了。说明坚持不懈是读书学习的法宝。

  【广学细琢得知识,细嚼慢咽得滋味】

  释义:广泛学习细细思考才会学到知识,慢慢去体会才能感到学习的快乐。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种田不离地头,读书不离案头】

  释义:种田离不开土地,读书离不开书桌。案头:书桌。比喻找适合读书的地方。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释义:比喻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滥。

  【强记不如善悟】

  释义:强行记住不如善于理解、明白。

  歇后语荟萃

  【吹喇叭响爆竹——有鸣有放】

  释义:比喻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变通。

  【骑马观花——不深入】

  释义:骑在马上看花,看得不仔细。比喻学习应该由浅入深。

  【冬天不戴帽子——动动(冻冻)脑筋】

  释义:“动”与“冻”同音,比喻读书要认真思考。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释义: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狗熊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

  释义:常用来比喻学了就忘。

  【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

  释义:比喻学习由易到难。

  【纸糊的窗户——一点就破】

  释义:用纸糊的窗户,轻轻一点就破了。比喻经别人指点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说明遇到不会的问题应向别人请教。

  【张松阅书——一目十行】

  释义:一眼能看十行字。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张松: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官至益州别驾。刘备入蜀时曾与法正、孟达等人一同密谋归降刘备。后企图劝刘备进兵,事发后被刘璋所斩。

  【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释义:囫囵:整个儿的,完整的。吞:咽下去。把整个枣吞咽下去。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故事漫谈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了!”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趣味阅读

  【妙联巧对】

  学者工夫,时习时习时时习

  张适,北宋文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为水部员外郎。宋太宗赵光义喜其词气俊迈,赐飞鱼。

  张适6岁那年,入私塾读书,由于聪明伶俐,加上勤奋好学,学识得到长足的长进。至于对对子,那简直是小菜一碟了。

  一天,塾师的一位朋友来访,隔着窗户看见张适正在洗浴,兴致上来,即景生情,吟出一句:

  书生沐浴,日新日新日日新

  前一个分句是叙述眼前事;后面则出自《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天天更新,天天进步。这里有双关之意,而且综合运用了复字、叠字的技巧。

  张适一听,有点意思,顾不上满身的水,脱口而对:

  学者工夫,时习时习时时习

  用《论语·学而》的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要经常温习。

  同样也运用了复字、叠字的技巧。

  【幽默看台】

  “菜酒”与“而已”

  有个文官去迎接上司,刚骑上马要走,便碰上他的同乡来拜访他,他没工夫与同乡叙说,便匆匆告诉妻子说:“待以菜酒而已。”

  他妻子听不懂他这文绉绉的话,搞不清“而已”是什么意思,便问婢女和仆人。

  婢女和仆人们也不懂,有的认为“已”就是尾,可能就是指家里所养的大羊吧。

  于是妻子便宰了羊,摆上丰盛的酒宴款待了同乡。

  同乡走后,文官回家,问是怎么招待的,妻子把情况一说,文官叹道:“这是无端的浪费。”一连几天闷闷不乐。从此以后,他只要出外,就嘱咐家里人说:“今后如来客人,只用‘菜酒’二字,切不可用‘而已’了。”

  【巧言妙语】

  《论语》无“此”字

  相传,乾隆皇帝有一次到江南一小镇微服私访,在一个小巷口见到墙上写着“此巷不通”四个字,便逗正在巷口玩耍的孩子:“这几个字怎么念?”

  “第一个字我不认识,后三个字念‘巷不通’。”

  乾隆觉得很奇怪:“巷”、“通”两个繁难的字都认出来了,为何简单常见的“此”字认不出呢?于是又问:“上蒙馆了吗?念什么书?”

  “上了,念《论语》。”

  “《论语》上没这个字吗?”

  “没有。”

  “真的?”

  “没有!《论语》里真的没有!”

  孩子竟瞪大眼睛,充满自信地回答道。

  当晚,乾隆在行宫里把《论语》翻查了一遍又一遍,果真没有查到这个“此”字。于是次日一早,便对他的随行官员宣布:“谁在《论语》里查到‘此’字,官升一级!”

  结果谁也没有因此而官升一级。

  由此可见,读书不能死读书,要善于思考,这样才能学到比别人更多的学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